不可忽略的海外仓182
发表时间:2016-07-01 17:10 在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支持企业建设出口产品海外仓。一时间,海外仓成了业内热词。 所谓“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企业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将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仓库,电商平台完成销售后再将商品送达境外的消费者。基于海外仓利于提升配送时效、节约物流成本、改善用户服务等优势,我省不少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已将建设或租用海外仓作为其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建设海外仓成本高,且存在运营风险,中小企业不宜单打独斗。 建海外仓,能解决跨国寄件的时效、成本、清关、禁运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传统跨境物流的痛点。 例如笔记本电池这样的商品,以邮包空运不确定因素较多,而国外消费者又希望能马上换上配件。如果在美国设仓库,把货物用大货柜批量出口,这样发货更快,成本也更低。 过去由于国际物流环境复杂,跨境电商一般以200克以下、不易破碎的商品为主打,而一旦海外仓成了标配,销售体积较大、价值较高、易碎的商品就有了可能。包括陶瓷制品、户外产品、铁艺家具在内的我省特色产品,就更容易通过电商渠道走出国门。 海外仓绝非只是B2C发货直邮集散地。它还是海外货物集散地、前端货源品质的检验地,另外还是企业展示品牌、咨询和售后的窗口。 以售后为例。原本由于无法处理退货,不回收而直接补寄商品造成的损失已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固定成本。现在海外仓可回收退货、提供简单维修服务,也能保障第一时间补寄商品,在降低损失的同时还能提升服务质量。 但是海外仓投入巨大、风险隐性,建仓切勿盲目。 建海外仓并非易事。对中小企业来说,投入是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据介绍,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普遍高昂,如在美国仓库,工人的最低成本达每小时14至15美元;其次是仓库租金高昂,美国的海外仓年租金为100-120美元/平方米,即便是相对便宜的德国也达到60-100美元/平方米。 另外,建设海外仓还要投入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等。粗算来,在美国建一间规模3000平方米左右的海外仓,资金投入大概在上百万美元。 除了成本考量外,企业设立海外仓还要面临一些“要命”的风险。 伴随着海外仓热,近两年,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开展海外仓业务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但其中一部分最终因经营不善而停业。 海外仓涉及的环节非常多,需要非常专业的运营体系和团队,也需要有一定的海外资源。 清关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库存压力、产品竞争力、税务合法性,都是隐藏的风险。海外仓的合法性、税务、清关以及产品质量的各种解决方案都是很重要的。 海外仓绝非成本预算和进入海外市场的必要因素,更多则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开启本土化运作的考量。对于中小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最适合轻资产、最适合需要更多产品及时上架的物流模式,或许仍是海外直邮。 跨境电商企业月销售没有达到200万元-300万元人民币,绝不要考虑海外建仓,这是门槛问题,即便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亦是如此。 丝路互联 专业Amazon代运营 http://www.silulink.com |